01 大型醫院巡查進入沖刺階段
倒計時!上一輪為期3年的大型醫院巡查將于6月底前結束。
2019年,國家衛健委發布《大型醫院巡查工作方案(2019—2022年度)的通知》(下稱《通知》),巡查重點包括黨建建設、行業作風建設、運行管理制度建設方面。巡查自2019年11月啟動,于2022年6月底前完成。
如今,時間到了五月,距離本輪全國大型醫院巡查結束還有一個多月時間。
按照規定,參與本次巡查的原則上為二級以上公立醫院,每所醫院巡查天數原則上不少于7天。巡查重點聚焦于黨風廉政、行業作風、運行管理等三大領域,均為近年來行風問題高發、機制建設薄弱的重點區域。
據了解,與醫藥企業、醫藥代表有直接關系的巡查內容主要為醫療衛生行風建設“九不準”落實情況。
主要內容包括,是否有加強監管、杜絕醫師在藥品處方、醫學檢查、檢驗等醫療服務中實行開單提成的具體措施;是否存在醫療衛生技術人員違反規定私自采購、銷售、使用藥品、醫療器械、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產品的問題;是否有對違反規定私自采購銷售、使用藥品、醫療器械、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產品的人員的處理辦法;是否對醫院內部人員與醫藥相關企業間接觸作出了細致具體、便于查驗的管理辦法。
面對大巡查,相關醫院往往會加強監管,各項工作的要求都會更加嚴格。例如有媒體報道稱,此前有醫院巡察組入駐時期,正好趕上藥事會,100多個品種,初篩只過了一半,最終過會的只有10多個,極其嚴格。
除藥事會外,醫生的處方習慣都可能會因巡查有所改變,超適應癥用藥減少,向指南推薦的標準用藥方式轉變。
《醫藥代表備案制》等政策的落地情況也是醫院巡查工作的重點之一,有醫院在巡查后強調,禁止任何代表在工作時間進入科室。隨著大型醫院巡查力度的增加,各大醫院對于醫藥代表的“防范”等級也在不斷升級。
在此背景下,藥企產品的入院和醫藥代表的推廣工作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,難度加大。
有消息稱,此前某知名藥企為了配合國家的檢查,避免給醫院、客戶帶來麻煩,暫?剖襊E活動,暫停主辦活動,代表減少在門診、醫院的拜訪或者等候,可以利用跟臺機會和院外溝通機會溝通。
曾有業內人士感慨,大型醫院巡查這三年藥企和代表的工作都不容易。如今大型醫院巡查接近尾聲,但這顯然并不是結束。
02 大批藥企受影響
本輪全國大型醫院巡查工作將于2022年6月完結,而目前仍在進行的還有2021年國家衛健委、國家中醫藥局還指制定發布《全國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從業行動計劃(2021-2024年)》(下稱《計劃》)。
《計劃》指出,2021年至2024年,要集中開展整治“紅包”、回扣專項行動,加大監督檢查、執紀執法力度,對違反行業紀律的醫務人員,批評教育一批、通報處理一批、嚴肅清理一批,對涉嫌利益輸送的各類機構,嚴肅懲處、移送線索、行業禁入,持續保持對“紅包”、回扣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。
近日,國家衛健委發布《開展2022年度全國民營醫院專項巡查行動》的通知,要求對全國各級民營醫院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巡查行動。根據要求,此次巡查要實現轄區內二級以上民營醫院和50張床位以上民營醫院全覆蓋。經粗略估計,至少覆蓋13000家民營醫院。
今年以來,國家連發數文強調醫療反腐工作是重中之重。預計下一步,醫療機構各項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還將持續。
一位不便具名的專家向賽柏藍表示,大型醫院巡查的影響并不局限于巡查,更重要的是在全面加強監管的態勢下,醫院面對壓力相應的自我嚴格要求。
從歷次醫院巡查經驗來看,一般會有三項重點巡查內容,首先是是否存在騙保情況,其次是醫院價格行為是否規范,最后是是否存在醫院服務、產品濫用情況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以往專家組巡查的過程中,沒有明確的標準來界定第三點,不過隨著DRG/DIP醫保支付改革制度的逐步推進,專家組可以結合DRG/DIP相關標準進行比價,確定醫療機構在相應病種的質量過程中是否超出規定費用。
上述專家指出,據觀察,以往醫保局與醫院結清費用的頻率是一年一次,而隨著DRG/DIP制度的推進,醫保局將結算費用的時間壓縮至一季度一次甚至一月一次。醫院對于費用控制的自由度也從年壓縮到月,壓力提升,層層傳導下,醫生在用藥的過程中也更加追求性價比。
醫院收緊用藥,自然將影響企業的產品推廣,企業營銷壓力增大。
目前,DRG/DIP醫保支付改革尚未全面落地,仍在逐步推進的過程中。巡察組在各大醫院巡查,同時也能夠收集更多數據、情況,進而推動醫保支付改革的落地。
此外,前述專家指出,監管趨嚴,醫療機構在前車之鑒的影響下,選擇藥企作為供應商時標準會更加嚴格,對新供應商的納入會更加謹慎,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對已有供應商進行篩選,從產品質量、供應保障等角度設立KPI進行考核。對企業來說,其產品進院的難度也隨之提升。
總體而言,雖然目前全國醫院大巡查即將結束,但需要看到的是在大巡查背后的長遠規律。大巡查對的影響并不局限于巡查時期,未來從嚴監管的趨勢不會改變,醫療機構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也會不斷向規范化發展。
企業只有明晰行業的發展方向,提升旗下產品實力,規范化發展才能擁有長久未來。
來源:賽柏藍器械